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北京方案,推动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新质生产力,10月25日,北京新质生产力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科大厦成功举办。
作为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的重点活动,本次研讨会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的杰出专家、学者以及青年科技工作者。活动中,他们深入讨论了如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深刻见解,共同为推动北京加快形成符合首都定位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方案和选项。
首份《专精特新企业
高质量发展报告》发布
北京市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作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抓手之一。本次研讨会上发布了《北京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全国首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通过研究制定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了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的机制和趋势。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贾品荣在发布《报告》时表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是高质量发展时代中小企业的增长战略。《报告》构建了规模发展、创新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国际化发展五个维度、23个指标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经评价,北京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从2019年0.23增长到2023年0.62,平均增长率0.37。
《报告》揭示了北京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六大特征。一是发展指数增速快,政策体系精准有力;二是小巨人引领发展,彰显新质力量;三是拉动就业作用增强,战略作用凸显;四是创新带动强,高精尖人才需求加大;五是资本市场支持力度大,数字融合度攀升;六是专利国际化加大,助力海外市场新发展。《报告》还分析了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存在的三个问题,包括营商环境还需优化、产业根植性不强、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有待提高等。
贾品荣表示,要以十大机制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包括研发创新机制、产业链和创新链及人才链协同机制、产业链和资金链整合机制、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共性平台支撑机制、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产业集群发展机制、创新文化培育机制、知识共享机制及可持续发展机制。
开拓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思路
在特邀报告环节,3位科技工作者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环境、绿色转型路径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不仅揭示了新质生产力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还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创造一个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环境呢?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二级教授黄鲁成在特邀报告环节,带来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生态系统韧性思维之思考》,创造性地将创新环境比喻为生态系统,分析如何在这个系统中打造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听众理解新质生产力与韧性思维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黄鲁成表示,韧性思维指的是在干扰的环境下,分析生态系统复杂性、适应性、动态性,以及跨尺度相互作用的知识体系框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连通性、适应性、冗余性几个角度去理解。
那么新质生产力与韧性思维有什么关系呢?黄鲁成认为:“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日益增加,需要一种能够应对不确定性、压力和挑战的思维模式,韧性思维因此成为必要。发展有韧性的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在被‘卡脖子’的情况下迅速恢复竞争力,科学应对各种挑战,实现持续、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全面绿色转型的迫切需求。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庄贵阳在特邀报告《“双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深入探讨了“双碳”目标如何引领这一转型过程,以及新质生产力在此过程中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他表示,说到绿色转型,一定要先分清楚是跟进型还是创新型。“跟进型的绿色转型是1-10的过程,可以向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学习。而创新型绿色转型是0-1的过程,只能原创。”
在创新型全面绿色转型的过程中,新质生产力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推动能源和信息等领域的重大技术和产业突破,新质生产力正在催生一批具有全局性、长远性重大影响的产业竞争新赛道。作为绿色生产力的代表,新质生产力能够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庄贵阳认为,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单纯的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调整的问题,而是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多目标协同问题,包括高水平保护、高水平安全、高质量发展,因此必须在生态文明的整体布局下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ESG是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阵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ESG研究院院长柳学信在报告《ESG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介绍了ESG的概念,并深入探讨了ESG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所谓ESG,tp钱包下载是一种充分关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等非财务因素的可持续投资范式和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框架体系,是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框架和内在要求。目前,ESG已成为国际金融投资和可持续投资领域的主流做法,中国在ESG领域的发展尤为迅速,今年已有多部中央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发布。
他认为:“ESG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可以分别对应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和创新发展三个内涵。”具体来说,在绿色赋能方面,ESG是推动绿色生产力的实践工具;在创新驱动方面,ESG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市场与制度创新;在共治共享方面,ESG有助于推动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在制度开放方面,ESG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战略方法与工具。
他建议,企业应积极拥抱ESG理念,加强ESG管理,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ESG的推广和支持,共同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进步。
推动青年博士学术成长
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实践与思考。在青年博士学术分论坛上,6位青年博士各抒己见,从理论与实践的不同维度出发,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构建方案、ESG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专精特新企业建设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助理教授、博士顾臣杰在《城市ESG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中介绍了以人为核心的“城市ESG”概念,其四层操作框架包括可持续的城市愿景、可量化的城市指标、可评估的城市需求、可定制的城市规划。他认为,以ESG为核心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大有可为,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北科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李京栋的分享主题是《研发补贴政策对北京专精特新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研究》,通过对其自己构建的模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政府创新政策对北京高精尖企业研发效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即政府创新政策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当政府创新政策迈过门槛值后,能对高精尖企业研发效率形成显著正效应。因此,他建议政府持续提高对高精尖企业的创新补贴和税收优惠,才能有效推动其前沿技术研发的提质增效。
西交利物浦大学西浦智库助理教授、博士王雪纯在《企业ESG与新型工业化耦合发展路径研究》中以苏州上市公司ESG评级结果为例,认为要将ESG评级纳入绿色转型重点企业考核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以ESG评级为抓手,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抵御系统性风险,构建可持续城市。
北科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博士窦晓铭带来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北京方案》,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变革性工程,要以宏观层面的战略布局为引领,中观层面的产业跃升为桥梁,微观层面的企业创新为基础,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协同发力、相互促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北科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博士杨雨萌在《基于全球创新链理论的新质生产力能力构建》中表示,全球创新链的源头在科技创新,桥梁在于成果转化,落脚点在产业创新,这正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谋而合。结合全球创新链理论,可以形成适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和能力提升的“引链—通链—强链”分析框架,即以优势领域引链,以多元高效转化渠道通链,以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着力强链。
北科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生、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王蔚带来了《中国“经济—能源—环境”效率测算及提升路径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将经济、能源、环境三者放在同一个框架内进行考虑。效率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当前的3E(经济、能源、环境)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不同地区对于效率提升所需的改进方向存在差异。预测结果表明,强化减排情景是当前中国最理想的3E效率提升路径,政府有必要在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环境规制等方面加大力度。
活动中,湖南省双碳研究院院长、Energy Economics副主编、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李科对6位青年博士的分享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他不仅指出了研究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建议,帮助这些青年博士们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研究,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同时,李科也鼓励青年学者继续深化研究、勇于探索,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记者:赵玲
摄影:丁林
制图:吉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