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tp钱包下载 > tp钱包官网 >

9.5分!国外拿大奖,国内被禁30年!却是中国最伟大的神作…

9.5分!国外拿大奖,国内被禁30年!却是中国最伟大的神作…

壹 | 当我写下他人的疼痛,也写下了自己疼痛。

那一年,我还年轻…

我读余华的时候,他已经是知名作家,不过远没有现在这样红…

我先看了张艺谋电影《活着》,再去读原著…

看电影的时候,我觉得电影已经很好了...

看完小说,才发现:电影远不如小说。

大概是因为…

电影拍出了福贵的苦难,却没有拍出福贵的疼痛…

电影《活着》海报

比如,福贵的小儿子有庆怎么死的?

电影这样拍…

那一天,当地县长疲劳驾驶,开车撞塌了学校的围墙,砸死了在墙根下睡觉的有庆…

但小说却是这样写的…

县长的女人生孩子,难产,大出血…

老师发动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去医院献血...

孩子们挨个验血,只有有庆的血型对上了…

医院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拼命抽有庆的血,把血都抽干了...

有庆脑袋一歪,摔在地上死了…

对比电影和小说...

虽然有庆都因为县长而死,但有明显的差异…

电影中的有庆之死,是意外,是命运无常…

而小说中的有庆之死,是人祸,是掌权者对无权者生命的剥夺…

疼痛感,是这个世界最通用的语言。

无论你是什么民族,何种肤色,有怎样的价值观,对疼痛的感受都是相似的…

正如余华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疼痛更容易的沟通。

在某篇文章里,余华还讲过这样一个疼痛的故事…

这一天,一对失业已久的夫妇带着他们年幼的儿子,在回家路上经过一个水果摊,儿子求父母为他买一根香蕉,只要一根就行。

可是贫穷的父母掏出身上所有的钱,都不够买一根香蕉,只好强行把孩子拉走…

孩子大哭,他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香蕉了…

孩子持续不断的哭声,让父亲恼怒了,父亲动手揍了他。

母亲跑过来推开父亲,夫妻俩争吵起来…

在孩子哭喊声中,妻子的责备声中,这个父亲突然感到一种悲哀,悲哀又演化成仇恨,他恨起了自己…

他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连儿子想吃一根香蕉的愿望都不能满足…

他走上阳台,纵身一跃,跳下了十多层的高楼…

此时,年幼的儿子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仍然在为一根香蕉哭泣…

母亲找出来一根绳子,将一把凳子搬到屋子中央,站上去以后,从容不迫地把绳子系在顶灯的铁勾上…

她将绳圈套进自己的脖子后,看到哭泣的儿子迷惑地看着自己,她将头从绳圈里伸出来,跳下凳子,走到儿子跟前,将儿子和他坐着的椅子掉换了一个方向,让儿子背对自己。

然后她走回来,站到凳子上,重新将绳圈套住自己的脖子,伤心地看着儿子哭泣的背影,踢掉凳子,上吊自尽。

父母双亡以后,孩子仍然哭泣不止。孩子的哭泣不再是为了一根香蕉。

余华并没有告诉读者,上面这个故事是否源于真实事件…

但作为读者,我们分明从文字中读到“真实感”和“疼痛感”…

一方面,来自于我们对于时代和社会的认知…

那些真实的社会新闻告诉我们:这样的事件,很可能真实发生过,正在发生着,又或者将会发生。

另一方面,也来自于余华文字中那些细致而戳痛心灵的细节描写…

比如,夫妻吵架中,父亲那段心理描写:

他恨自己的无能,恨自己没有工作没有收入,连儿子想吃一根香蕉的愿望都不能满足…

我想,每一个父亲,都能在这段文字描述中,读到那种身为人父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剧痛感…

甚至,也能理解,那是一种让人想死的疼痛…

比如,妻子将绳圈套进自己的脖子后,看到儿子看着自己…

她将头从绳圈里伸出来,走到儿子跟前,将儿子和他坐着的椅子掉换了一个方向,让儿子背对自己。

这段描写,写出了一个将死母亲最后的温柔:不让儿子成为一个亲眼看见母亲死亡的人。

老实说,我见过很多写作苦难的作家,但却很少读到让人疼痛的文字…

我想,这也是今天的年轻人那么喜欢余华的原因之一...

在他笔下的故事里,有我们能感知的真实的疼痛…

正如余华所说:当我写下他人的疼痛之时,也写下了自己疼痛。因为,他人的疼痛,也是我的疼痛。

贰 | 真实的荒诞和荒诞的真实

我还记得第一次读《许三观卖血记》时的情形…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夜,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我,辗转难眠…

随手在床头抓了一本书…

胡乱翻开,先看了结尾,我记得那本书的最后一句是: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长得倒比眉毛长。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

那时,许三观第一次卖血,卖了400毫升,拿到35块钱…

韩国电影《许三观卖血记》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

卖完血后,他们几个同乡来到胜利饭店…

每人点了一盘炒猪肝和二两黄酒…

据说,卖血之后,一定要喝二两黄酒,吃一盘炒猪肝…

因为,猪肝补血,黄酒活血。

凭着这35块,许三观把许玉兰娶回了家…

许三观没想到的是,在今后的几十年里,他要反复卖血…

孩子闯了祸,卖血来赔…

孩子要治病,卖血来治…

家里揭不开锅,卖血买食物…

每当灾难降临,许三观总能通过卖血来救急...

他先后十一次卖血,帮助这个小小家庭度过了一个个难关。

命运一剂毒药,卖血是许三观的解药。

直到这一天…

许三观老了,头发白了,牙掉了七颗,脑子也不太清楚了…

他在街上闲逛,路过胜利饭店,他闻到飘散在空中的炒猪肝气味…

他很想吃一盘炒猪肝,喝二两黄酒…

他决定再去卖一次血…

许三观卖了一辈子血,都是为了别人:为老婆,为孩子,为家庭…

但这一次,他人生的第十二次卖血,终于是为了自己,为了能吃一盘炒猪肝和二两黄酒…

但医院却告诉他:你老成这样了,没人要你的血,只有油漆匠会要你的血,家具做好了,上油漆之前要刷一道猪血…

许三观崩溃了,他想着四十年来,每次家里遇上灾祸,都是靠他卖血度过去的,以后他的血没人要了,家里再有灾祸怎么办?

他在大街上绝望地哭了起来。

眼泪在他脸上刷刷地流,流到了脖子上,流到了胸口上,他抬手擦了擦,眼泪又流到了他的手上…

读到这里,窗外已是天光大亮…

短短一夜,我仿佛陪着许三观,经历了他的悲喜,品尝了他的甘苦,度过了他人生中的四十年…

我走上阳台,看着逐渐醒来的城市,恍如隔世,仿佛度过了一生…

读《许三观卖血记》的前半段,我觉得这是一个荒诞故事,充满了戏谑、调侃和黑色幽默…

读到后半段,又仿佛置身于现实,许三观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似乎都真实发生过、发生着、或者将要发生…

我仿佛穿行在现实与荒诞之间…

这种感受,几乎在每次我读余华小说时,都会发生…

比如,在读《第七天》的时候…

我分明感到书中所写的“有关方面隐瞒事故死亡人数”“医院将死婴当医疗垃圾处理”“男子假扮女人卖淫”等细节,都来源于真实的新闻报道…

但你却在余华的描述中,读出某种不真实的魔幻感…

直到口罩三年降临,在亲身经历了堪称魔幻现实主义的三年之后...

我忽然发现:原来,荒诞和现实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

比如,TokenPocket官网《许三观卖血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大饥荒期间…

许三观一家躺在床上,饥饿让他们不想动,但又睡不着。

许三观说:今天我过生日,我用嘴给你们每人炒一道菜。想吃什么,你们自己点。一个一个来,先从老三开始。

韩国电影《许三观卖血记》

老三说:我想吃肉。

许三观说:我就给老三做一个红烧肉。肉,有肥有瘦,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还要带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么粗,半个手掌那么大,我给老三切三片…

老三说:爹,给我切四片。

许三观说:我切四片肉…

老三又说:爹,给我切五片肉。

许三观说:你最多只能吃四片,你这么小一个人,五片肉会把你撑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里煮一会,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后拿起来晾干,晾干以后放到油锅里一炸,再放上酱油,放上一点五香,放上一点黄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炖,炖上两个小时,水差不多炖干时,红烧肉就做成了…

许三观听到了吞口水的声音。

他说:是老三一个人在吞口水吗?我听声音这么响,一乐和二乐也在吞口水吧?许玉兰你也吞上口水了。你们听着,这道菜是专给三乐做的,只准三乐一个人吞口水,你们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说你们在抢三乐的红烧肉吃。

老三举报说:一乐和二乐在吞口水。

许三观训斥道:一乐,还没轮到你吞口水。

那天晚上,许三观用嘴给三个孩子做了三份红烧肉,给他老婆许玉兰做了一道清炖鲫鱼,还给自己做了一盘爆炒猪肝…

后来,屋子里吞口水的声音响成一片…

许三观说:这盘爆炒猪肝是我的菜,一乐、二乐、三乐,还有你许玉兰,你们都在吞口水,你们都在抢我的菜吃。

他哈哈大笑起来,接着说:今天我过生日,大家都来尝尝我的爆炒猪肝吧。

这是一段让我难忘的描写…

它写活了饥饿,也写活了乐观,更重要的是它写出了荒诞中的真实,以及真实里的荒诞。

叁 |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在这个冷峻而严酷的时代,在这个鸡汤与正能量泛滥成灾的年代…

我觉得,“温暖”已经是一个伪善的词汇…

那么,余华是如何描摹“温暖”和“人性光明面”的呢?

比如,《活着》中的一段…

那一年,凤霞12岁…

为了让儿子去学堂念书,福贵决定把女儿凤霞送给别人家养…

这一幕,余华是这样写的…

我背着凤霞走,到了城里,看看离那户人家近了…

我就在路灯下把凤霞放下来,把她看了又看,凤霞是个好孩子,到了那时候也没有哭,只是睁大眼睛看我…

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

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到那户人家去了,背着凤霞就往回走。

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说:就是全家饿死,也不送凤霞出去。

《活着》剧照

这是一段残酷、痛心、同时又温暖的描写…

为了让儿子上学,把女儿送给别人…

用当下的眼光看,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是极其残酷和不公平的行为…

福贵夫妇应该被人肉,被声讨,他们的信息应该被挂到网上,让网友们批判三天三夜…

同时,这段描写又细致刻画出,女儿凤霞超越年龄的懂事、乖巧和善解人意…

我们知道,故事中,凤霞是个哑巴,不会说话…

所以,凤霞和父亲的沟通,都用肢体动作…

深夜,寒风中,昏黄的路灯下,一个父亲要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别人…

女儿懂事,怕父亲难过,一点都没哭…

父亲伸手摸了摸女儿的脸,女儿也伸过手摸了摸父亲的脸…

父亲的难过,女儿的安慰,在这个摸脸动作中,被无声的表达了出来…

在那一瞬间,福贵心软了…

后来,他回忆道: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到那户人家去了,背着凤霞就往回走。

余华用几句话描写出了福贵和凤霞在回家路上的心情…

凤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紧紧抱住我,她知道我是带她回家了。

网上很多人说:余华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留给自己。

这话,只说出了部分事实…

余华的六部长篇:《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文城》

他故事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历经苦难,饱受摧残,可以用悲惨来形容…

但是,如果你细细品尝,却又能在那一个个看似绝望的故事中,读到人性在黑暗中的微光,以及在近乎绝望的苦难中仅存的温暖…

正如小说《活着》中,福贵所有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一头与他同名的老牛…

但福贵认为,他拥有了美好的人生...

他有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女儿和儿子,以及最好的女婿和外孙…

虽然他们每个人都只陪他度过了一小段时间...

但福贵觉得,已经足够幸运了…

所以,余华在《活着》韩文版自序中写道: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这本书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肆 | 窄如手掌,也宽若大地的人生

众所周知,余华是当今炙手可热的网络红人,几乎每一个互联网平台都在享受他带来的流量红利…

他在抖音上的视频切片,比电影明星都要多…

他说过的俏皮话,以亿为单位的观看量,在网上广为流传…

作家:余华

甚至,我觉得,看过他小说的人,可能没有看过他短视频的人多…

这是一个遗憾…

因为,他的小说比他本人,精彩得多…

我开始喜欢余华的时候,他还不是个网红,也没听过他讲话,甚至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

那时候,我只是单纯的喜欢他写的故事

我喜欢在他的故事里,读到生活的真实,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复杂,以及这个世界的荒诞不经…

正如他在《兄弟》后记中所写的那样:

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

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

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因为读余华,我才会知道…

原来一个小老百姓的一生,也可以是一部史诗…

就像《活着》中,福贵这辈子,他曾经是地主的儿子,纨绔子弟,烂赌鬼,国军逃兵,贫下中农,两个孩子的父亲,一个孩子的外公...

他的生命轨迹,穿过旧社会、解放战争、土改、大跃进、大炼钢铁、大饥荒、人民公社、文革...

他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妻子、女儿、儿子、女婿、外孙、好朋友、死对头,一个个离他而去...

而他自己,生里来死里去,一直活到连老天都拿他没办法的年纪...

从某种角度去看...

福贵轻如鸿毛的一生,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就像余华所说的那样:福贵的一生,窄若手掌,同时也宽如大地。

本文部分引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差距》| 作者:余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