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刚太平没多久的世道重新陷入尔虞我诈的黑暗,各路英雄豪杰、枭雄良臣纷纷登场,其中最耀眼的一支要数陇西李氏。陇西李氏的耀眼不是只在实力位列天下诸侯前十,还有他们特别的势力体制。大唐创始人李渊之下泾渭分明的有有两大军政集团: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帝国的第二任皇帝将从这两人里面选择出,本该在太子未被废黜的情况,不用考虑到秦王李世民作为大唐未来皇帝,可是“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李渊定都长安称帝后,再无征战的雄心壮志,待在关中享乐,调教太子李建成各种国事,战事一律交给二儿子李世民处理。
李渊,有用人之魄和识人之明;李世民没有辜负。除李渊外力推动之外,李世民由普通宗室皇子转变为皇位强力竞争者,从蛟化龙,离不开这批人的提前下注,鼎力相助。李渊起事伊始,李世民就随着他征战;李渊打过的仗,李世民都打过;李世民打过的大部分仗,李渊却一定没直接经历过,于他而言不过是一串数字、一封军情。李世民集团的根基是在晋阳起兵到定都长安时打下,而后面征战天下连胜的伏笔、李渊离不开他的缘由,也是在这时的“李世民的根基十五人”。
《旧唐书·太宗本纪》记曰:“太宗年十八,时隋祚已终,太宗潜图义举。每折节下士,推财养客,群盗大侠,莫不愿效死力。”李世民十八岁,就凭借着一部分父亲是太原留守的关系和自己的才能魅力,招揽来众多英雄豪杰,奔涌而来效力。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没有这种待遇。得到人才的同时,李世民还以他们的主干募来成千上万的兵马,这其中李渊发挥的作用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大,大部分是倚赖李世民和麾下才俊。
当时,具体点就是武德元年前(李渊称帝、李世民晋升秦王前),李世民麾下才俊大概是十五人,他们或在其麾下任职,或是倾向于李世民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十五人分别是:刘文静、长孙顺德 、刘弘 基、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段志玄、萧瑀、殷开山、唐俭、于志宁、丘行恭、罗君副、 屈突通、权万春。他们的出身家世和才能名望,属于隋末社会的高层。
根据籍贯,可将这十五人分为江南地区、关陇地区和山东地区,这是李世民麾下,及未来唐朝初年朝堂上活跃的,江南集团、关陇集团和山东集团的前身。晋阳起兵之初,tp钱包官网李世民就逐步组建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军政集团,各种文臣武将进入自己麾下幕府听候差遣,这些人在后来在征战中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这个严密的军政集团在初次起兵后,刘文静为司马,长孙顺德为左统军,刘弘基为右统军,尽皆担任了重要的职务。后来的日子里逐渐扩张提拔至十五人,他们没有辜负慧眼识珠的太宗皇帝,在各种政治、军事、民生等行动中表现出高超的指挥能力和策划能力。
而在李渊称帝后,李建成入东宫后,李渊选择秦王李世民进行西征行动,没有选择齐王李元吉,其中肯定是考虑到李世民麾下势力和众人的才能。十五人,八位是关陇贵族,五位是山东士族,两位是江南士族。关陇贵族人数比占优,可以反映出在李渊未称帝之前,就有大量手握兵马、影响力大、钱粮等物资充足的关陇贵族,已经看好李世民。山东士族和江南士族的招揽重用,可以看出李世民知晓自己不能得到所有的关陇贵族的支持,所以需要寻找其他力量支持自己,并起到制衡作用。
这十五位从龙之臣,有三位是纯文人,五位纯武将,七位文武兼备,什么人才都有都不缺。粮草调运、行军部署、发阅奏章、制定战略、冲锋陷阵等,李世民有着足够能力的臣属独当一面干这些事。种种史实看出,李世民的势力从无到有,从寥寥数人到初见规模,不过是在一年时间。这些人才,一部分是战败投降,一部分是主动示好招揽,一部分李世民的个人魅力吸引。不管什么原因,他们都在李世民的麾下发出最闪耀的光芒。
这十五人,所占凌烟阁比例颇大,官职做到大将军、宰相和尚书的也不少,还有封爵国公的比比皆是。他们选择了李世民,李世民势力得到飞速发展,最终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取得皇位;李世民重用了他们,他们得到了巨额回报,青史留名、福荫后代、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享乐人间等等。
君择臣,臣亦择君。这笔投资,不亏。
参考文献:《旧唐书》
李渊李世民十五人军政集团李建成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